時間:2017-12-19 18:23:53 編輯:本站整理 1053
有些百姓怕去醫(yī)院,不相信科學,卻偏信一些坊間傳言或偏方,曾經流傳著一種“不用動手術的肝臟清洗法”的所謂“排石秘方”,不少人還嘗試了說真的排除了好多“結石”。下面5號網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膽囊結石能用排石藥嗎?排出的石頭并非膽結石。
1、我國膽結石的患病率在0.9%-10.1%左右,平均5.6%。
2、排出的“石頭”并非膽結石。
所謂排除的“結石”掉到馬桶中是浮在水面上的,因為它們大部分是脂質,而真正的膽結石是沉到水下的;所謂排除的“結石”質地軟,呈不規(guī)則的圓形凝膠狀,加熱后會溶解,而真正的膽結石則較為堅硬,呈銳利的切面狀,加熱后保持穩(wěn)定。而且,“自然排石法”排出“結石”的數量很大,遠遠超出膽囊和整個膽道系統(tǒng)的容納能力。
喝大量橄欖油和瀉鹽可能有刺激膽囊收縮并放松控制膽汁釋放到腸道的肌肉,可能會排出小的膽結石,這可能是“自然排石法”唯一可能比較科學的依據吧,但排石本身也有危險,下面會談到。
其實這些“結石”是油、果汁、鹽等在胃腸道內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形成了不溶于水的團塊,絕非真正的膽結石。所以無論一個人是否有膽結石,實施“自然排石法”后都能排出“結石”,所以他們利用這些伎倆忽悠說人的肝膽內幾乎都有結石。
其實喝果汁、橄欖油和瀉鹽的“自然排石法”在國外已經流傳多年,其宣傳不單結石,還對過敏、癌癥有一定療效,至于他們造謠的目的不得而知。簡直是在國外忽悠完,翻譯下全套引進,繼續(xù)忽悠。
1、人的肝膽內幾乎都有結石。
2、喝蘋果汁、檸檬汁、橙汁、橄欖油和瀉鹽(硫酸鎂),過不多久就會在大便時排出“翠綠色、咸菜色、黑色”的“結石”。
權威的外科學教材上對排石、碎石、溶石等療法治療膽結石有這么一句評論:“這些療法危險性大,效果不肯定,無發(fā)展和使用前途”,其給出的是一個否定的態(tài)度。
直徑在5-8mm左右的膽囊石頭有掉進膽總管或被卡在膽總管的危險。如下圖所示,胰管與膽管有共同開口(閥門)通到腸道,在排石過程中若因結石梗阻、管道損傷而引發(fā)出口處水腫、炎癥,可引發(fā)膽管炎、急性胰腺炎。
膽管炎:結石掉入了膽總管,成了膽總管的堵塞,就像有渣塊堵住了洗手池的下水道,水下不去就會滋生細菌,導致腹痛、黃疸、感染甚至休克等。
胰腺炎:若石頭掉進下水道,還堵住了鄰居的水管,那情況將會更糟糕。胰腺的胰管與膽總管共用一個開口(肝胰壺腹),石頭若把這個開口堵了,胰液無法排出則易誘發(fā)胰腺炎,胰腺炎是臨床上的危急重癥。
膽囊結石和腎結石不太一樣,腎結石走的是泌尿道,構造與膽道不同,也不存在堵塞“鄰居下水道的問題”,所以會有排石、碎石等治療方法;
膽囊結石則不一樣,膽囊結石走的是一條出口狹窄的路,容易造成阻塞,出口還是公用的,排不出的石頭不僅堵自家路還堵塞了胰液的出口。所以膽囊結石既不能排也不能碎(最佳方法是膽囊切除)。
臨床上能遇到不少自行排石結果導致并發(fā)的病人,因此不要盲目服用排石藥物,以免帶來嚴重的膽道和胰腺并發(fā)癥。膽管炎和胰腺炎都是兩種比膽囊結石本身嚴重得多的疾病,盲目相信排石造成了胰腺炎是得不償失的。
患者體檢查出結石后,如果沒有癥狀,不伴有膽囊息肉,可以先進行觀察,不作處理。如果癥狀比較明顯,尤其是反復發(fā)生膽絞痛、膽囊炎的話,現在主流的意見是手術切除膽囊治療??偠灾?,結石的問題還是應該到正規(guī)醫(yī)院去評估或治療。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美容養(yǎng)生醫(yī)療母嬰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